山东省青岛第六中学

【喜报】青岛六中金姗姗老师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全省教师学习展示活动中获得一等奖!

发表时间:2021-09-08 阅读次数:3418

近日,山东省教科院举办“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山东省中小学教师学习展示活动,我校金姗姗老师喜获课例展示山东省一等奖,宋泽民老师喜获征文比赛优秀奖。其中,金姗姗老师的课例是英语学科参赛课例全省唯一的一等奖,也是全市普通高中学校参赛的课例作品中唯一的一等奖。 

金姗姗老师的课例简介

了解九位共产党员,回顾九段不同时期的中共历史,体会九种殊途同归的奉献精神和认识同一个名字“中国共产党员”!

本单元的主题是通过介绍中外优秀人物的突出事迹,号召同学们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行,培养社会责任感。演讲和展示板块训练学生表达、分享和接受信息的能力。我们把这一部分跟党史学习相结合。本课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导入。观看视频了解疫情给世界带来的巨大挑战,体会中国共产党伟大而坚强的领导。第二部分:演讲交流。推举“中共百年人物”,运用本单元学习的词汇、句式和写作方法,介绍共产党人的感人事迹,同学们聆听演讲,认真做好笔记,概括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演讲激发了同学们服务社会的热情,同时提高了同学们的语言应用能力和演讲技巧。第三部分:完成“志愿者项目方案”。制定切实可行的志愿者活动计划,树立传承党员精神和肩负社会责任的意识。第四部分:总结和结语。引导学生铭记历史,坚定立场,热爱国家,热爱中国共产党!本节课在全体学生合唱《在灿烂的阳关下》的激昂情绪中结束。

课后感受

用英语讲党员讲党史,本来以为会是有些许枯燥的。但是在学习完第二单元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情感铺垫下,在当前面临的国际形势的影响下,在国外疫情反扑人民不能安居乐业的强烈对比下,学生们表现出了强烈的认同感、饱满的热情以及深沉的情感。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庄严和肃穆,时而眉头紧蹙,时而热泪盈眶,那是对党对党员的崇敬和热爱。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学生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更加客观的看待现实和更加自信地展望未来。将党史融入英语课堂,将社会时政融入英语课堂,让学生们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这有助于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成为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宋泽民老师征文作品简介

“青年”的迷茫作为引子。20世纪初的中国人学习西方建立中华民国,但是资产阶级的民国却并不是如他们所愿, 青年们陷入了迷茫中。五四运动就是部分青年们冲出迷茫选择的方向,“青岛”作为“五四”的标志自然就是汇聚知识青年的符号,代表了爱国主义、共产主义革命的洪流,这洪流带动了失去方向的人,带动了那个时代的中国人。

“五卅”的青年是青年工人,将“青年”的概念延展到各界。青年工人的流血牺牲,体现了革命的道路艰辛。“五四”与“五卅”是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的符号,交叉在“青岛”这个节点,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

最后告诫青年人要向过去的先辈们学习,要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和命运相联系,走出迷茫。

 青岛六中以教师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与党员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德智体美劳”教育、“十个一”系列活动等紧密结合,鼓励教师将党课与学科相结合,让党史进课堂,努力培养“三感”“四有”“五心”“六力”干部教师队伍和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全力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