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第六中学

为校友点赞|青岛六中校友、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刘钊老师担任2022冬奥会定制字体的核心成员

发表时间:2022-04-12 阅读次数:3345


2022年4月8日,伴随着北京冬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的举行,北京冬奥会也就此拉上了帷幕。在北京冬奥会上,“一起向未来”和冬奥场馆里那些漂亮的艺术字体让人们印象深刻,这些汉字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

今天,我们就跟随青岛六中校友、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2022冬奥会定制字体的拉丁组的负责人、本次冬奥定制字体项目的核心成员、六中导视系统及校微设计者——刘钊老师一起来了解这些字体背后的“汉字密码”。



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专用字体是奥运历史上第一次以汉字为核心的定制字体,为世界奥林匹克文化增加了中国汉字艺术的文化遗产。由中央美术学院与北京大学中国文字字体设计与研究中心组成的设计团队从2019年9月开始,历时近2年完成创作。


2021年9月17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正式对外发布——“一起向未来”(“Together for a Shared Future”),在此次发布会上冬奥会设计专用字体也首次亮相,其包括拉丁字体部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专用字体对拉丁文的设计,表达了我们对不同文化的尊重。设计拉丁文字体,并非像看起来那样简单,这和中央美术学院多年对拉丁字体设计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坚实基础,为本次项目提前做好知识和人才的储备不无关系。中央美院的文字设计专业一直位于全国的前列,并早在2012年,中央美院的师生就开始参加国际会议,陆续通过举办展览、论坛、工作坊等学术活动加强中外的交流,并在这期间陆续出版了很多拉丁字体的相关译著。

 

这次奥运定制字体拉丁文部分邀请了国际著名的两位字体设计专家José Scaglione和Veronika Burian作为顾问,我们希望通过课程,深入浅出的让学生掌握拉丁字体的基本设计方法以及一些约定俗成的设计美学。邀请的两位专家在拉丁字体设计研究、设计教育方面极富经验,他们的作品得过很多奖项,是国际一流的字体设计师。另外,他们也有几年和中国设计师的合作经验,这样能够更好的从中文的角度来进行设计的指导和沟通。

拉丁文字体课程的前置课程是中文字体课,所以本课程开始之初,我们先对冬奥字体的标志、标志里的拉丁文和数字以及课程中的中文字体设计方案做了调研,了解设计理念,分析图形和笔画特点,总结了关键词,在根据关键词进行拉丁文的书写和概念设计,找到传达这一设计理念最合适的方案,进行分组深入和细化修改。课程结束后,拉丁组的成员一直在持续工作,定期和两位国际专家顾问通过线上会议进行方案的深入和微调。

中文和拉丁文几乎在所有方面都不同。拉丁文是由扁头笔书法演变而来,它书写留下的痕迹与毛笔,或竹笔书写的形状截然不同。但对于印刷字体设计的学生来说,最难的事情之一可能是练习和理解拉丁字母的横向比例。与汉字不同的是,每个字母都有自己的宽度,并与所有其他字母的宽度相互联系在一起。这是西方文化中多年演变的产物,要对它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后画设计出一个个字母,这确实是个挑战。

由于两个文种字体的起源、比例和底层结构都非常不同,所以只能在两个层面上做正确的匹配。首先,从形态学的角度来看,拉丁字体和中文字体必须有一个视觉均衡的文字大小和正确的对齐。它们还必须具有相同的文字灰度和笔画粗细对比。它们可以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笔画的翻转和切割。在第二个层面上,拉丁字体和中文字体必须在文化上匹配,它们必须传递相同的概念和想法:它们是机械的还是有机的,它们是严肃的还是有趣的,它们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

奥运定制字体的发布意味着中国字体界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更意味着对中国字体重要性的认可,以及对过去几年稳步快速发展的行业的认可。这也是又一次向全世界展示,字体设计在品牌中的重要性。另外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年轻人的创意来表达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他们的年龄基本上是在本科三年级到研究生二年级之间,非常年轻的一个群体。所以,他们的创意能够传递到全世界,这是冬奥项目给中国年轻人的一个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机会。

 


刘钊个人简介

1989-1995年就读于青岛六中初、高中,

1995-2007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视觉传达专业,学士、硕士、博士

2007年至今,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

2012年,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文字艺术设计研究中心成立,担任中心研究员

2016年至今,Granshan国际非拉丁文字设计协会字体设计比赛中文组评委

2016年1月,担任国际字体设计协会(Association Typographique Internationale, ATypI)中国国家代表。

2016年10月,加盟国际字库厂商TypeTogether

2018年至今,刘钊工作室艺术总监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汉字字形信息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语委汉字文化创意研究中心专家委员,国际文字设计协会(ATypI)中国国家代表,国际非拉丁字体设计比赛中文组主席,D&AD奖2020(英国设计与艺术指导协会奖)文字设计类评委,中央美术学院中国文字艺术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湖南省汉字文化与艺术研究基地研究员,上海美术学院字体工作室研究员,英国雷丁大学2015年TDI课程学术观察员,方正字库顾问,TypeTogether中国区销售经理。 

文化部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汉字艺术设计项目负责人,两次入围全国美展。中央美术学院、雷丁大学、国际文字设计协会联合推荐的拉丁丛书《文本造型》《如何创作字体:从草图到屏幕》《字腔字冲:16世纪铸字到现代字体设计》中文版主编和审校。字体设计软件Glyphs简体中文版引进者和推广者之一。

“字道”系列字体学术活动策划人。谷歌Noto女书传统体(Noto Traditional Nushu)主创设计师,获得D&AD 2021木铅笔奖。谷歌Noto西夏宋体(Noto Serif Tangut)再设计的设计顾问,该项目获得2021首届常沙娜设计奖。参与思源黑体、思源宋体汉字字库(大陆、港台部分)的设计,以上四个开源字体家族服务全球18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