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21日下午,高二数学集备组开展了一轮复习“三新”研讨会,研讨会采用了钉钉直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研方式进行。会议由集备组长王晓静老师主持,富有高三备考经验的王张建老师做了主题发言,年级主任孙海文参加会议。组内各位老师积极参与研讨,主动分享多年备考经验,讨论气氛非常热烈,空气中弥漫着思维碰撞的火花。
王张建老师发言的主题是《新高考数学研究与高考备考建议》,王老师分别从以下四个方面与老师们进行了交流研讨:2022年数学高考新动向;新高考数学备考建议;从高考真题及高考阅卷反观课堂教学;抓好关键环节,实施精准教学。
第一个研讨环节,王老师与老师们分享了2022年高考数学新动向。新高考改革注重“四层”作为考查内容,即把“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作为考查目标,老师们要注重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接下来王老师分析了新高考试题的命题原则和各种新题型,老师们对高考中的“结构不良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老师们最感兴趣的是今年的青岛一模填空题第14题,该题是一道举例题,老师们积极谈出了自己的看法,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新题型,今后在数学命题教学中要多研究,让学生多练习。
第二个研讨环节,王老师分享了在新高考数学备考中的5条建议。
研究高考,明确考向。要研究真题,特别是研究2020
年以来山东卷和全国卷试题、青岛市和其他省份高质量的模拟题。老师们表示要做大量的高考真题,体会高考试题的味道、了解高考命题方向。
分析学情,因材施教。课堂教学难度既要符合新课标,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教学容量要适中。特别要加强高考中的必考点和高频考点的复习,可考虑放弃一些讲了也不容易明白的较难问题。
讲究方法,提高效率。知识梳理要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注重“低起点,多层次,步步高”的教学策略;注重变式训练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
做好考题溯源,精心编制学案。试题编制的质量决定着一轮复习效果,老师们一定要精选试题,精心编制导学案,科学引导学生有效复习,这样教学才能事半功倍。老师们研讨一致认为,一轮复习一定要注重新教材的使用,很多高考真题可以追本溯源到教材练习题,要注重新教材试题的改编。
积极研究复习课和讲评课两种课型。一轮复习主要是复习课和讲评课两种课型,老师们要反复研究这两种课型,探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积极打造高效课堂。
第三个研讨环节,王老师针对即将到来的期中考试内容,分析了数列、导数、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这四章在近两年高考中考查形式,试题难度、得分点及一线教师阅卷心得,通过高考真题再现和高考阅卷经验反观课堂教学,与老师们研讨了一轮复习课的有效方法。
第四个研讨环节,王老师与老师们分享了一轮复习中的各个教学环节。老师们一致认为,要抓好教学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等教学环节。课前要充分备课,抓好课前练;课中要精讲精练,讲练结合;要注重变式教学,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课后要注重落实和做好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集备长王晓静与老师们一起研讨了一轮复习框架、复习内容、复习思路、复习进度、复习方法、任务分工,为接下来一轮复习做了详尽科学周密的安排。
研讨过程中,孙海文主任不断参与进来,与老师们分享多年积累的高三备考的宝贵经验,提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建议。孙主任认为高二数学组一轮复习“三新”研讨会,准备充分,群策群力,精准高效,组内精诚合作,教学研讨蔚然成风,深受感动,对2023年高考数学取得理想的成绩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供稿:高二级部
撰稿:王张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