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第六中学

【六中·教研组】青岛市基础教育学科基地——青岛六中历史组学科建设纪实

发表时间:2024-04-29 阅读次数:318

在青岛市基础教育学科基地评选中,青岛六中英语、历史、地理、美术四学科被评为青岛市学科基地,彰显了我校雄厚的师资力量,使学生文化课和美术课齐头并进,比翼齐飞。

9495688cad618fd56e90c68f40e70f0a

以史为鉴 因材施教 面向未来

青岛六中历史组是一个传承、创新、团结、奋进的教研组,在全组教师的努力下,成为首批获得“青岛市基础教育学科基地”的教研组。教研组现有成员9人,老中青三代结构合理,能力层次高。组内老师全部为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6人。在历史教研组长刘冠华老师的带领下,多次获得学校“优秀教研组”“优秀集备组”称号,多次承担市级课题,取得一系列集体荣誉。

e97b30a273a8d9622bc09406f77f2f47

名师引领—成长

青岛市基础教育历史学科基地主持人孙海文老师,青岛六中历史高级教师、省级教学能手、省级学科带头人、省级拔尖人才、市级优秀教师、青岛市第四期名师培养人选。他为人低调、刻苦勤奋、甘于奉献,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深入钻研山东省新高考精神和策略,不断反思课堂教学,反复磨炼和修正自己的教学策略,不断与新高考同行,以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组内老师在历史教学上越走越远。

以史为鉴——传承

教研组长刘冠华老师是青岛六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曾荣获市优质课二等奖,多次开设市级公开课,多篇论文发表。刘老师对学生温柔体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是学生的倾听者;对教学认真负责,专心钻研教研,是教学的先行者;对年轻教师有求必应,热心帮助组内同事,是同事们的贴心人。

历史组重视组内传帮带,积极响应学校师徒结对等活动。梁青梅、王引等老教师平易近人,甘于奉献,将其三十年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方法,无私的传授给组内“徒弟”们。在他们的倾囊相授下,历史组积累下了深厚的教学、科研底蕴,成为推动历史组前进的底气与动力。

面向未来——创新

青年是历史组的未来,青年教师们热心教学,主动承担学校各项工作。王丽、赵文俊、田新科、宋泽民、赵靖元等老师,他们将创新思想带入到历史组,传承老一辈的教学经验,跟随骨干教师的脚步,扎实研究教学、刻苦钻研学生、创新工作思路,走出一条条崭新的属于他们自己的道路,对于艺术生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摸索出一条适合有效的模式。

他们多人次获得青岛市基本功比赛二等奖、出示青岛市一师一优课、主持或共同承担青岛市教育规划课题和青岛市教育学会课题,多次在《中学历史教学》等历史教学权威刊物发表研究成果,还多次开设市级公开课、展示课,受到校内外老师的一致好评。

因材施教—贯通

青岛六中历史组坚持三年高中历史课程贯通化、体系化的目标。根据新课改、新教材、新高考的要求,高中三年一盘棋,统筹设计整体教学方案。高一注重中外历史纲要基础知识的学习,同时加强学生对于阶段特征的掌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通史性思维。高二注重新情境的应用和练习,在选必三本课本的基础上,构建多情境学习的课堂,加强学生面对新情境的历史共时性和历时性的认识,鼓励学生进行深度自主学习。实行启航和强基课程,分层次布置作业和讲解。

eb9fa6d50e9c1798cd8bee7553a48e68

在高二下学期结合中国史内容及相关知识开启高三一轮复习,以强基巩固和试题方法训练作为主要用力方向,打通学生由材料到知识的链接。编制符合青岛六中美术生学情的历史学科校本课程,衔接高二末和高三,实行线上每日一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维持基础知识的记忆。美术统考结束后,针对重点阶段特征、重点题型、重点核心素养、重要历史前沿情境等展开最后冲刺,实行阶梯式学习课程,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分类开设课程,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高考复习轨道,取得优异历史高考成绩。

以史为鉴,是传承的力量,是思考的力量,是历史的力量;因材施教,是自我的负责,是对家校的负责,是对学生的负责;面向未来,是创新的未来,是奋进的未来,是团结的未来。